你有肌少症嗎?快來檢視你中了哪幾樣?一圖秒懂肌少症症狀!

60歲的陳媽媽最近發現早晨起床盥洗時,擰不太動毛巾,以為是關節退化造成,每天都有運動習慣的她,有一天突然一個踉倉跌倒在地,怎麼都爬不起來,還好身旁有熱心民眾路過,趕緊將陳媽媽扶起。相信這樣的例子在你我身邊的長輩層出不窮,大家都認為年紀大了,就是要面臨這樣的狀況,殊不知,其實這些狀況劇都是因為「肌少症」在作祟!!

什麼是「肌少症」?

肌少症指的是,人體肌肉質量降到標準值以下,且肌力和生理活動都變差的一種疾病。日前,有家醫院透過儀器為民眾量測肌肉量,發現竟然超過3成的受測者都有肌少症情形。隨著年齡逐漸增長、活動力下降,我們應該及早防範,才能避免自己成為其中一員。

圖/Heho健康網艾蜜莉

肌少症的五大徵兆

一、平地走路緩慢:因為大腿肌肉力量下降,導致走路每秒速度不到0.8公尺,一般30歲左右的健康成年人,走路的速度大約是每秒1.1~1.5公尺、每小時大約可以步行4 ~ 5公里。

二、手部握力下降:肌肉流失除了下肢無力之外,也會有上肢無力的現象,拿東西的時候變得很難,像是提不動開水壺倒水、罐頭打不開、毛巾擰不乾等。

三、行動不便:從走路緩慢變成連起身都很困難,因為大腿的肌肉無法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,必須依靠別人攙扶,或是撐扶手才能起來,而且無法上下樓梯,因為單腳無法支撐。

四、反覆跌倒:連平地走路都會跌倒,而且是無法控制的,1年內連續跌倒2次以上,到這個階段,肌少症已經比較嚴重,要注意跌倒之後的照顧跟復健,避免長期臥床之後造成的肌肉二度流失。

五、體重減輕:肌肉是比較重的身體組成成分,如果肌肉流失,雖然體型看起來沒有明顯改變,卻會有體重減輕的現象。如果沒有刻意減重,但6個月內體重下降5%,比如70公斤的老人家在6個月內瘦了3.5公斤以上,就要注意。

肌少症之所以引起重視,除了身體執行一般日常行為的能力降低這個原因之外,也可能還有以下危機: 因活動量、運動減少,導致骨質和神經肌肉控制都會變差,「肌少症大多伴隨骨質疏鬆問題,將大幅增加跌倒骨折的風險」。 對血壓、血糖、心肺功能、血液循環等身體機能都有負面影響,使得慢性病更難控制,也會增加心臟病、中風、肺炎等併發症的風險。


肌少症的潛在問題

營養不足:蛋白質是構成肌肉的重要原料,許多長輩因牙口不好不喜歡咀嚼而吃不多,易導致營養攝取不足。

體內發炎:當身體處於發炎的狀況下,會活化身體分解蛋白質的反應,導致肌肉流失增加。

胰島素阻抗:當身體累積過多的脂肪,或是身體處於發炎的狀況下都會導致胰島素抗性增加,進而也會使得身體更傾向分解蛋白質,增加肌少症發生的風險。

荷爾蒙失衡:無論男性或女性經過更年期後,體內的荷爾蒙分泌就會開始減少,會改變身體與肌肉相關的訊息傳導路徑,使得身體內的肌肉蛋白合成減少,同時蛋白質分解速度也更快。

運動量減少:肌肉有「用進廢退」的法則,當我們常使用肌肉就會幫助肌肉生長和維持,然而當我們不訓練則肌肉就會開始萎縮。

維生素 D 不足:維生素 D 會參與肌肉合成,臨床研究發現,當體內的維生素 D 不足也與肌少症的發生具有相關性。

粒線體障礙:粒線體是身體重要的能量工廠,當粒線體功能不佳,會使得神經肌肉細胞開始退化或老化,造成不可逆的神經喪失、肌肉纖維減少。

如何預防肌少症?蛋白質、維生素D營養要充足!

1.蛋白質:許多人擔心身體出狀況,都會陷入「吃什麼補品、營養品才能有效預防」的迷思,建議仍以維持多樣化且均衡的飲食最重要。不過,臨床常見最容易被忽略的,其實是蛋白質,他說有不少長輩因咀嚼能力下降,經常選擇粥品當成一餐,導致澱粉攝取過多,維持肌肉功能最需要的蛋白質卻因此不足了。

每天吃多少蛋白質才算合格?醫師說明一般人依體重計算,每公斤需攝取1.2g蛋白質,以60公斤的成人為例,健康時每天至少要吃一支去皮大雞腿(雞腿+腿排);生病時可以再加一大片雞胸肉。針對年長者,不妨以容易吞嚥的豆腐、蛋白、魚肉等選項來補充蛋白質。

2.維生素D:如果是長時間待在室內的人,可能無法透過曬太陽吸收到足夠的維生素D,而維生素D不僅只是幫助鈣質吸收而已,也參與免疫調節、肌肉組成等作用,建議可以透過攝取鮭魚、雞蛋、曬乾的香菇、黑木耳等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,素食者也可以透過適量的維生素D保健品做補充。

肌少症運動3原則:高強度、多種類、增加功能性

營養充足之餘,對抗肌少症還得靠運動,骨科醫師建議加強肌力可掌握以下幾個原則:

※選擇相對高強度的類型:這裡指的高強度類型是以「相對個人的身體狀況」而定,也就是在運動時保持「覺得有一點吃力,但不至於不舒服」的狀態,即可促進新陳代謝、燃燒脂肪、提升心肺功能。

※種類多變化:在能力所及範圍內嘗試各種不同的運動,才能有效改善全身的肌肉狀況,例如原本每天健走的人,可以改成週一、週三健走,週二、週四換打太極拳,週末騎自行車出遊。或是夏天可以到游泳池游泳、進行水中運動,冬天則改為瑜珈、伸展筋骨。

※功能性運動:這是指能「增進日常生活功能」的運動,例如平時可在家練練深蹲或太極拳蹲馬步動作,鍛鍊的正是從椅子上站起來所需用到的肌肉。

儘管肌少症在高齡族群中相當常見,但可別以為這是老人才有的專利,醫師呼籲3種族群也需當心。

※年紀輕卻過「老人生活」者,即不運動、久坐、以靜態生活為主的人。

※不當減重的紙片人,「透過節食挨餓方式達到減肥效果,會減掉許多肌肉!

※罹患慢性病、因行動不便造成活動量減少的人。

如果能夠保持多運動多補充蛋白質的生活狀況,相信就算年紀漸長,妳也可以越活越年輕、越活越逆齡!

文字編輯/陳柔安

來源:Heho健康網/療日子

文字編輯:陳柔安

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故事,歡迎分享~~

如果有任何問題,也可以聯繫我~~~

近期文章